新闻动态
青年毛泽东到底有多强?
一个多世纪前,梁启超先生就提出"青年强盛,国家才能强盛"的观点,这句话至今依然发人深省!试想一下,如果一个国家的年轻人都崇尚阴柔之气,甚至将其视为追求目标,这样的国家和民族又怎能拥有美好未来?
要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充满希望,关键在于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年轻人,特别是像青年毛泽东那样杰出的少年。即使过了这么久,青年毛泽东依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!那么,他究竟有多厉害呢?
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,年纪轻轻就扛起了家庭的责任。由于家中欠债,他不得不到湘军当兵,这一去就是好几年。在军队里,他不仅开阔了眼界,还攒下了一笔钱。回到家乡后,毛贻昌用这些钱赎回了父亲抵押的土地,还额外购置了一些,使得家里的土地总面积达到了22亩。
毛贻昌不仅种地有一手,做生意也很在行。他一边种田,一边倒卖粮食和牲畜,慢慢攒下了将近3000块钱。他还发行了"毛义顺堂"的纸币,在当地流通。可以说,他爹那会儿还得靠当东西过日子,到了他这儿,已经成了小有家底的老板了。
毛贻昌是个精明能干、吃苦耐劳的人,他觉得自己的人生走得很顺。有了儿子毛泽东后,他就想着要把自己的经验传给儿子,让儿子按照他的方式来成长,将来不仅能继承他的事业,还要做得比他更好,取得更大的成功。
毛泽东从小就没享受过溺爱,6岁就开始帮父母干家务和农活,像除草、放牛、捡粪、砍柴这些活都得干。学会认字后,还得帮父亲记账。到了十四五岁,他就整天和家里的长工一起劳动。
毛贻昌对毛泽东和两个弟弟管教极严,他见不得孩子们有半点空闲,不是让他们记账就是下地干活。虽然三个儿子都很听话、做事勤快,但他还是经常不满意,性格急躁的他动不动就因为一些小事动手打他们。
毛泽东的父亲对他要求特别严格,这反而促使他对自己更加严苛。为了不让父亲挑出毛病,他不仅干农活特别卖力,记账也非常认真仔细。就这样,毛泽东学会了各种农活,还常常主动跟长工们抢着干重活。久而久之,他养成了能吃苦、不怕累、踏实勤劳的好品质。
毛贻昌内心对毛泽东的进步是认可的,但他从不表现出来,反而始终保持着严格的态度。他一心想着要把大儿子培养成比自己更厉害、更有头脑的商人,所以只要毛泽东有一点不符合他的期望,他就会立刻用严厉的方式管教他。
1906年寒冬,毛泽东刚满13岁。他父亲毛贻昌请了一些生意伙伴来家里吃饭,让毛泽东帮忙招待客人,比如倒茶、递烟、斟酒这些事。毛泽东不乐意干,毛贻昌很生气,骂他是个懒惰、没用的不孝子。毛泽东觉得父亲做得不对,就在客人面前顶撞父亲,说只有父亲慈爱,孩子才会孝顺。
毛贻昌看到儿子在客人面前顶嘴,火气更大了,追着要打毛泽东。毛泽东直接跑到家门口的池塘边,威胁说如果父亲再逼他,他就跳下去。眼看父子俩的矛盾越来越激烈,最后还是母亲出来劝和,才平息了这场争执。
毛贻昌依照旧时习俗,在毛泽东14岁那年,自作主张为他安排了一门亲事,娶了年长4岁的罗氏。他这么做,一是想借此让儿子安定下来,二是给家里增添一个能干活的帮手。然而,毛泽东对此极为抵触,他始终拒绝接受这段婚姻,也从未与罗氏共同生活。
为了让毛泽东长大后能继承家业,毛贻昌决定让他读点书。于是毛泽东从8岁到16岁,断断续续上了6年私塾。到17岁那年,毛泽东听说离家50里的湘乡县有所新式小学,特别想去念书。他不敢直接跟父亲说,就悄悄找了八舅、堂叔和表哥帮忙,想让他们说服父亲同意自己外出求学。
毛贻昌认为儿子去新式学校读书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,便点头答应了。1910年秋天,毛泽东即将离开家乡韶山,他满心激动地模仿日本明治维新时代重要人物西乡隆盛的诗句,写下“少年立志离家乡,功名不成不回头。何须故土埋忠骨,四海皆可为归宿”留给父亲,以此表明自己的抱负。
毛泽东格外珍视他难得的学习机会,不管是在学校上课,还是自己课外自学,他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,常常忘记吃饭睡觉,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。在这段时间里,他阅读了大量中外书籍,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,大大拓宽了视野,打下了深厚而坚实的学问基础。
1917年,毛泽东在影响力巨大的《新青年》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"体育之研究"的文章。当时的《新青年》被全国年轻人奉为思想殿堂,能在上面发表文章的都是响当当的人物。毛泽东在文中提出了一个至今仍令人震撼的观点:要想让精神变得文明,首先要让身体变得强健!这句话放到今天,不正是解决"娘炮现象"泛滥的一副有效良方吗?
毛泽东不仅在学习思考和知识水平上远超同龄人,在运动健身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实践。他尝试过各种不同的锻炼方式,比如晒太阳、吹风、淋雨、洗冷水澡、游泳、爬山、野外露营、长距离步行、做体操、练武术等等,形成了全面的健身体系。
毛泽东的同学张昆弟回忆,1917年9月23日,毛泽东与蔡和森、张昆弟清晨就登上岳麓山,感受清新的空气和强劲的山风,心情格外舒畅。还有一次,在狂风暴雨、电闪雷鸣的夏夜,毛泽东独自登上岳麓山顶,再原路返回,只为体验“身处山野,狂风暴雨中不迷失”的意境。相比之下,如今一些娇气的流量明星,手指破点皮就大呼小叫,这种做派真让人忍不住想给他们两巴掌。
毛泽东的胆识非同一般。1917年11月,护法战争打得正激烈,北洋军队败退到长沙,城里人心惶惶。学校原本计划让师生撤到城东避难,但毛泽东却主张让正在接受军训的学生组成志愿军保护学校。在他的指挥下,几百名学生拿着木枪和鞭炮,居然成功缴了3000多名溃军的械,不仅保住了学校,还让长沙躲过了一场战乱。
一个多世纪前,正是靠着无数像年轻时的毛泽东这样的杰出人才,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才得以重获新生。他们毕生奋斗,最终为我们创造了如今强盛的新中国,也让我们过上了今天这样美好的日子。
站在毛泽东等革命先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和平年代,我们怎能安于现状、止步不前?怎能容忍"娘炮文化"泛滥,让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蒙上阴影?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:日本、美国等强国始终对我们虎视眈眈,随时可能发动攻势。难道要让我们这一代人重蹈百年前中国被列强欺凌的覆辙?若真是如此,我们必将成为历史的罪人,民族的耻辱!
